孩子闹情绪时,我们怎么办?
不管大人还是孩子,难免有情绪不好的时候。小孩子还不具备一定管理情绪的能力,那么我们可以尝试用用这三种方法来帮助他们。
一、倾诉和转移注意:当孩子有情绪时,我们先理解孩子的感受,不要先解决问题,要接纳、抱持孩子的情绪,让孩子情绪有个倾诉的出口。
父母可以和孩子讲一讲大脑的三层结构,在他们发脾气时,用其能听懂的语言来演示掌中的大脑,进行提醒和引导,既可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,又可以引导他们进入平静的状态
掌中大脑:家长伸出右手,和我一起演示
美国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的结构和思维产生过程中,建立了一个拳头模型,它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大脑的运作机制。把大脑想象成一个手掌,伸出右手,攥成一个小拳头,从掌心到手腕的部分,就代表着脑干,这是大脑最原始的部分叫原始脑,任务是保障身体的安全。掌心的部分被称为中脑,那里有杏仁核,负责存储记忆,这部分最关心安全感、哭闹、生气等情绪。当大脑被脑干和中脑所掌控的时候,做出的行为常常源于原始的本能和冲动。握紧的手指头,指甲盖便处于前额叶皮质的位置,眉毛后面的部分,被称为理智脑。它不仅有情绪管理,还有直觉认知、学习记忆一系列的功能。
实验证明,当人的情绪平稳时,理智脑会联合脑干和中脑三部分一起运作,就可以在非常理智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定。然而,当情绪波动很大时,理智分析的大脑罢工,等于手指头打开,露出了中脑和后面原始的部分,也就是大脑盖子打开了,就会产生情绪化的反应,比如攻击、逃跑、愤怒等等,无法解决问题。掌中大脑就是让我们了解当自己的负面情绪来临,如果不控制,我们就被爬行动物脑掌控,这个时候就容易爆发情绪,行为失控!感觉好才能做得好。所以这个工具可以让我们觉察并平复情绪,只有做到积极暂停(深呼吸、拿起右手,看看大脑盖子是不是打开了,暂时离开、听歌、运动等等),才能解决问题。
二、积极暂停:建立积极暂停区(冷静屋)。在孩子情绪好的时候,和他选定一个特殊的区域,命名为“冷静屋”或“快乐屋”,让他们按着自己的喜好去布置。当孩子不高兴或冲动时,让他待到那个区域冷静一会儿。这样的方式可以告诉孩子: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改变去调整情绪。
注意:不要把去冷静屋、暂停角当成惩罚
特别注意:家长要接纳孩子的情绪,但不接纳孩子的不良行为。告诉孩子有情绪是正常的,但在情绪下的所作所为不一定是对的。平日里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处理情绪的小方法,如怎样可以在不会害人害己的情况下表达愤怒,但耍赖、骂人、打人是不允许的。可以用语言表达、去冷静屋、求助、吃美食、听音乐、看动画片、做运动等等,让孩子把这些方法记录下来。
特别提醒:
单靠情感引导是不够的,在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中,父母都应该对孩子加以约束,让他们清楚什么事情可以做,什么事情绝对不可以做,既温和又坚定,严格按照定下的规矩执行,也就是一手规则,一手爱。
三、“拥抱加三句式”(万能解药)
在孩子情绪不高,需要被帮助的时候,父母可以用“拥抱加三句式”的方法去对待。
第一,拥抱。在孩子小时候哭闹时,我们第一反应就是抱住他。所以当我们的孩子不开心时,下意识就希望家人能够抱抱他,这样孩子不仅能得到安慰,还能获得安全感。据科学家研究发现,当人被拥抱时身体会分泌一种催产素(拥抱激素),能够缓解焦虑和紧张心情。
第二,拥抱后对孩子说三句话。
第一句:“我看到你非常生气,非常委屈……。”
家长给孩子的情绪命名,会让孩子的情绪识别的颗粒度变得越来越细。同时做到了共情,理解、接纳孩子的感受。
第二句:“如果你想哭可以哭一会儿。”
家长可以允许孩子在情绪中相处一段时间。
第三句:“爸爸妈妈会陪着你的。”
家长对孩子表达爱,会让孩子有被接纳的感觉,同时告诉孩子情绪没有好坏之分,只是表达情绪的方法有对错之别。
注意,再说这三句话时,家长一定是不带情绪的,你是稳定的,才真正能做到接纳。你的平静才有助于孩子情绪的恢复。
好,今天这堂课就到这里,希望家长给孩子做出管理情绪的榜样。愿我们好好学习,孩子天天向上。
好,我是心理咨询师王滢,谢谢聆听。(联系电话 1991309681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