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好管,你说东他往西,整天和自己顶嘴。
为什么叛逆现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此突出呢?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成长过程中,有两个重要的反抗期:第一个反抗期在2-4岁,主要指向身体方面的反抗,即反对父母对他们身体活动的约束;第二个反抗期在青春期,在初中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,这时的反抗由逆反心理引发,主要是为了获得独立和尊重。一项调查显示,中学生中经常存在叛逆心理的占32.6%,偶尔存在叛逆心理的达89.4%。由此可见,叛逆是普遍存在的,是多数孩子成长的规律性反应。如果理性一些会发现,叛逆往往是孩子长大、独立的需要,其中可能有珍贵的品质在生长。因此,父母不用太焦虑,更不宜与叛逆的孩子针尖对麦芒。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,作者发现,孩子的叛逆大致有四种类型,下面逐一做出分析,并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。
01溺爱型逆反
有的父母特别宠爱孩子省吃俭用,尽量满足,即使孩子犯了错,也会无原则地迁就。久而久之,孩子就会觉得,自己无论做了什么,别人都会顺从,从而变得自私、蛮横。当孩子的错误越来越严重,父母想管教时,孩子已经养成不良习惯,自然会出现不服管和与父母对抗的状况。
那么,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?要从纠正父母自身的错误做起。
首先,树立这样一个观念,对孩子要关爱,但不能溺爱。父母不可以无限制地纵容孩子。
其次,适当延迟满足孩子的某些需求。尤其在物质方面,让孩子明白来之不易的道理,学会珍惜和尊重。
最后,学会对孩子说“不”。面对孩子的叛逆,父母要耐心倾听孩子陈述原因,但对于不合理的要求要明确地拒绝,并说明拒绝的原因。如果孩子在公共场合耍赖、哭闹,父母一定不能妥协。这样做,孩子就会明白耍赖是没有用的,父母做事是有原则的。
02受挫型逆反
青春期的孩子脆弱而敏感。学习上的困难,父母、老师的批评,同学之间的摩擦,都可能影响孩子的情绪,让他们感到难过,甚至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。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安慰和开导,孩子就容易恐慌,或者敌视周围的一切,也容易和父母发生争执。对待青春期的孩子,父母要给予更多的爱和关注。面对孩子的急躁情绪,父母千万要冷静,以柔克刚才是上策。
首先,关注孩子的情绪。有时候,孩子会觉得自己长大了,很多话不愿意跟父母说了,但他们的内心往往非常脆弱,一旦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,就会产生心理压力。父母应该多关心孩子的情绪,温馨、宽松的家庭氛围能有效帮助孩子缓解压力。
其次,让孩子尽情倾诉。当发现孩子情绪反常时,父母要找适当的时机和孩子谈心,让孩子把事情的经过和心中的委屈一口气说出来。倾诉过后,孩子一般会产生寻求帮助的心理期待,这时,父母可以充分引导孩子——这就是教育的黄金时机。
最后,永远不要称孩子为“坏孩子”。万万不能给孩子下彻底否定性的评价。从另一个角度说,父母要改变消极的解释风格,学会并坚持积极的解释,也就是看到孩子的优点,引导孩子看到希望,从而产生信心。